• 442.25 KB
  • 2023-08-25 00:30:02 发布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2年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氧气和点滴葡萄糖,是为了供给病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细胞中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场所是(  )A.叶绿体B.细胞核C.线粒体D.染色体2.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类生物体细胞分裂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B.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不同的遗传物质C.两图中A时期细胞核内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的复制D.细胞分裂是先是细胞质分成两份,再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  )A.细胞生长的结果B.细胞衰老的结果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A.B.nC.D.5.为了有好的收成,要在早春播种。农民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其原因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遮光B.避免了害虫的破坏C.阻止了杂草的萌发D.保温、保湿、有利于萌发6.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表示水分通过导管从低往高运输B.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盐和蛋白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7.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图像,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当人体少量出血时能起到止血作用的是②B.①所指的细胞在血液中含量最多,缺乏易患贫血病nC.当人体内出现急性炎症时,细胞①的数量会明显增加D.图中④能运载①、②、③,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8.下表是某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浓度比较(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成分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血浆7.50.10.020.9原尿0.350.10.020.9尿液0.30.01.81.1A.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B.原尿中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被滤过C.从表中数据分析,此人肾小球可能有炎症D.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9.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在加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的形成与过度不当燃烧、汽车尾气排放有关B.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D.用鼻呼吸,鼻毛能阻止雾霾中的所有颗粒物进入人体10.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21年6月1日,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7亿,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万众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B.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nC.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1.决明子被鸟吃后,由于种子不易被消化,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B.维持生态平衡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2.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护动物多样性需加强全体公民的法制教育和管理B.地球上所有动物构成了动物多样性C.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我国动物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取用13.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是扦插,枝条上下方的切口都应是水平的B.乙是组织培养,可以快速培育新植株C.丙是嫁接,关键操作是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甲、乙、丙都是无性生殖n14.蜻蜓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如图是其生活史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蜻蜓是体内受精、卵生B.蜻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C.蜻蜓的发育方式与家蚕相同D.蜻蜓成虫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15.如图1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图2为人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A、B都是大写基因,所以A.B是一对等位基因B.基因a和b是隐性基因,它们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出来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它的数量都为23对D.①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它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单位16.古代长颈鹿的颈不太长,现代长颈鹿的颈都很长,下列属于达尔文进化观点的一项是(  )A.吃高处树叶使颈越伸越长B.繁殖能力较强C.生存机会大D.攻击力强17.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nA.骨骼形态发生了变化B.上肢变短,功能逐渐退化C.从只会使用工具到能制造工具D.大脑越来越发达18.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出光对生物的影响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9.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乙B.该条食物链为:乙→丁→甲→丙C.四种生物体内含有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四种生物体内含有能量最多的是丙20.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A.草原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D.人工蔬菜大棚二、综合题21.n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很多农业生产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探究某基地家作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乙中A、B、C分别表示该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丙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草莓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丁中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①将图1装置放置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甲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最后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同时去掉甲上的黑纸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再分别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片叶的颜色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图甲中,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  。(3)针对图甲,对于大棚里种植的作物采取  (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4)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乙中的[  ]  生理活动,该过程通过  完成。n(5)在图丙中,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以利于图丁中  生理过程的进行(填数字序号)。(6)图丙中A点时植物的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或蒸腾作用),当温度降低时,A点会  (填“上移”或“下降”)。22.2013年6月中旬,我国“神州十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对接,三名宇航员将在“天宫一号”轨道舱内生活一段时间。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下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的过程②叫吸收,是指小分子物质进入A系统的过程,A系统是  ,构成A系统的器官主要有  。(2)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影响③、④过程。③、④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与④相比,③中的气体  含量明显减少。(3)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有③⑤⑥,其中③主要排出的是  ,⑤排出的主要是  。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答出两种即可)。(4)航天员突患肠炎,服用青霉素消炎,药物到达患处前,先经过心脏的  侧(填“左”或“右”),最先进入的心腔叫  。23.下面图左图表示人的生殖过程,图表示伴随该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n(1)左图中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中的染色体数比a、b减少  。(2)左图中B过程为受精,则形成的e细胞叫  。(3)由图可以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都是一条来自  ,另一条来自  ,从而使后代具有  的遗传物质。(4)图中假定基因A控制有耳垂,基因a控制无耳垂,那么父亲的表现型是  ;女儿的基因型是  。(5)不同人种在相貌上有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在黑皮肤、卷发、高而狭的鼻梁、黄头发、黑眼睛、直发这些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6)为响应国家的生育政策,这对夫妇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  。24.1981年5月,我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随即拉开朱鹮保护大幕。经过四十年的艰辛保护,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达2千多只。图甲表示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n(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3)图乙中,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以表示图甲中的  条食物链,其中a表示  。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b,另一类d,分类的依据是  。(4)图丙可以反映出图甲中哪几种生物间的关系。A.鱼类和贝类B.鱼类和朱鹮C.水草和藻类D.贝类和朱鹮(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朱鹮的有效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属于  。(6)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  (强、弱)。三、实验探究题25.近年来,微塑料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等同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那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什么危害呢?会影响我们的肠道屏障吗?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小鼠数量(只)喂养方式实验结果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增加值(g/只)n甲20?数量多,排列整齐7.34乙20每只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数量少,排列散乱1.84丙20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基本消失?(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2)实验中甲组起  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  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对食物的  功能。根据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丙组实验结果是小鼠体重  (填“增重”或“下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中每组选择的小鼠均为20只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  ,求取每只小鼠体重增长的平均值是为了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条即可)n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线粒体是人体和动、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危重病人点滴葡萄糖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物质交换进入人体细胞。人体细胞内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氧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后,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病人的生命活动利用。故答案为:C。【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答案】C【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图甲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A不符合题意。B.图中C所示的新细胞是由A中所示细胞分裂产生,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加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故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B不符合题意。C.在细胞分裂时,两图中A时期结构②细胞核的变化是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核变大,为分裂作准备,C符合题意。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分裂为二,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1个细胞变为2个细胞,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n【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3.【答案】D【解析】【解答】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由不同的器官构成植物体;或不同的器官构成系统,由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故答案为:D。【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4.【答案】C【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故选:C【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n5.【答案】D【解析】【解答】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所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6.【答案】B【解析】【解答】A.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水在b处是由导管从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B.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盐和水,B符合题意。C.c表示水分的散失,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C不符合题意。D.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同时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7.【答案】C【解析】【解答】A.②n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血液中①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因此,患贫血的病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分是铁和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C.③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C符合题意。D.④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有运载血细胞(①红细胞、②血小板、③白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8.【答案】D【解析】【解答】A.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而不重吸收尿素,A不符合题意。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被滤过,B不符合题意。C.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去的蛋白质,透过去了;从表中数据分析,此人肾小球可能有炎症,C不符合题意。D.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尿液是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n【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9.【答案】D【解析】【解答】A.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的燃烧活动,从工业生产燃煤、汽车尾气、烧秸杆,都会产生,A不符合题意。B.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可能悬浮在雾气中,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可能比这多百倍。而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有效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B不符合题意。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C不符合题意。D.雾霾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虽然鼻毛可以阻挡一部分可吸入颗粒物,但是气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却无能为力,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零霾天气的“元凶”。它主要源于燃烧后的物质,如燃煤、工业废气和汽车屋气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零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通: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厂制造的二次污染以及冬季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10.【答案】D【解析】【解答】A.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B.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B不符合题意。C.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D.结合分析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D符合题意。n故答案为:D。【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11.【答案】C【解析】【解答】鸟吃了决明子后不易消化,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作为动物的鸟类将植物决明子的种子带到了别处,有利于决明子的种子的传播。故答案为:C。【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12.【答案】D【解析】【解答】A.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包含需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不符合题意。B.地球上所有动物构成了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符合题意。C.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不符合题意。D.我国的动物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些动物已经面临灭绝,不可以随意取用,应合理利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3.【答案】A【解析】【解答】A.甲是扞插,枝条上、下方的切口应分别为水平的、斜向的,上方切口水平减少水分蒸发,下方切口斜向利于吸收水分,A符合题意。nB.乙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繁殖的速度很快,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B不符合题意。C.丙是嫁接,嫁接属于无性生殖的营养生殖方式的一种,是人工营养繁殖,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C不符合题意。D.甲扞插、乙组织培养、丙嫁接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14.【答案】C【解析】【解答】AB.蜻蜓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AB不符合题意。C.蜻蜓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D.蜻蜓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有翅扩大了生活范围,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n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15.【答案】D【解析】【解答】A.子代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母方,因此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A、a和B、b都是一对基因,而A、B不是一对基因,A不符合题意。B.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隐性性状如aa或bb,因此a和b控制的性状能在后代中表现,B不符合题意。C.③染色体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正常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有23条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D.基因是①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最基本单位,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16.【答案】C【解析】【解答】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如图所示:而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竞争中颈长者是适应环境的生存机会大。n故答案为:C。【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17.【答案】B【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爬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故答案为:B。【分析】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脑容量不断增加。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地上生活的过程中,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n18.【答案】A【解析】【解答】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符合题意。B.春天气温回升,“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描述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色,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C不符合题意。D.“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19.【答案】D【解析】【解答】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丙是生产者,丙含有能量最多,丁含能量最少,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丁的级别最高,有害物质含量最多,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n【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20.【答案】C【解析】【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A不符合题意。B.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B不符合题意。C.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C符合题意。D.人工蔬菜大棚是农田生态系统:人工建造的,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自动调节能力弱,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1.【答案】(1)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丙(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照强度(4)B;蒸腾作用;气孔n(5)B;1、2(6)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上移【解析】【解答】(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滴加碘液后检测到的淀粉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而不是原来积累的淀粉。(2)由分析可知,叶片甲缺少光照,不能制造淀粉,叶片乙缺少二氧化碳,不能制造淀粉,叶片丙能够制造淀粉,故图甲中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丙。(3)针对图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的措施提高产量。(4)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乙中的B蒸腾作用,保存植物体内的水分,促进植物成活。(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强度要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由图丙可知,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B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叶绿体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图丁中的生理活动1和2。(6)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受光照和湿度等外界条件影响。图丙中,A点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当温度下降时,呼吸作用会受到抑制,A点会上移。【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2.【答案】(1)循环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或血管和心脏(2)呼吸运动;氧气或O2(3)二氧化碳或CO2;汗液;氧、营养物质、尿素等(4)右;右心房n【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管是运输的管道,心脏是物质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则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其中心脏和血管属于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此,构成循环系统的器官主要有心脏、血管。(2)③表示呼气,④表示吸气,这个过程是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通过对比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表: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由图可知,与④吸气相比,③呼气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减少。(3)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即图中③是呼气、⑤汗液排出、⑥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I是从肾静脉流出的静脉血,所以尿素、氧气、营养物质等物质的含量比刚流入肾脏时的动脉血少。(4)血液循环路线图如下:n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航天员突患肠炎,服用青霉素消炎”,药物被小肠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毛细血管→到达患处,因此,药物到达患处前,先经过心脏的右侧,最先进入的心腔的右心房。【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23.【答案】(1)一半(2)受精卵(3)父方/父亲;母方/母亲;父母双方或父母双亲或双亲(4)有耳垂;Aa(5)卷发和直发或直发和卷发(6)50%或1/2【解析】【解答】(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精子、d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2)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是受精卵。(3)由图可以看出,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这说明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4)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假设A控制有耳垂,A是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则父亲是Aa是有耳垂,母亲是Aa是有耳垂,女儿是Aa是有耳垂。n(5)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因此,不同人种在相貌上有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在黑皮肤、卷发、高而狭的鼻梁、黄头发、黑眼睛、直发这些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卷发和直发。(6)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根据性别遗传图解图可知,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各是50%,所以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分析】生物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24.【答案】(1)分解者;水草和藻类固定的太阳能(2)水草和藻类(3)2;鱼类;体内有无脊柱(4)A;B(5)环境影响生物(6)强【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故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生产者、消费者),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草和藻类固定的太阳能。n(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可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能量(数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多于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因此图乙中c代表图甲中的水草和藻类。(3)图甲中共有6条食物链:①水草→鱼类→朱鹮;②水草→贝类→鱼类→朱鹮;③藻类→鱼类→朱鹮;④水草→贝类→朱鹮;⑤藻类→贝类→朱鹮,⑥藻类→贝类→鱼类→朱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乙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c→d→a→b。对比图甲中的6条食物链可知:图乙中,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以表示图甲中的“水草→贝类→鱼类→朱鹮;藻类→贝类→鱼类→朱鹮”这2条食物链,其中a表示鱼类。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故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鱼类、b朱鹮(脊椎动物),另一类d贝类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4)题干图丙曲线图左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说明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题干曲线图右图中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所以,图丙表示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结合图甲食物网图可知:A.鱼类和贝类,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A正确。B.鱼类和朱鹮,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B正确。C.水草和藻类,只有竞争关系,C错误。D.贝类和朱鹮,只有捕食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AB。(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朱鹮的有效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属于环境影响生物。(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生物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n(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5.【答案】(1)微塑料A(2)对照;不含微塑料A或没有微塑料A(3)消化和吸收;下降;微塑料A会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且含量越高影响就越显著,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越差;微塑料对小鼠的消化系统有危害,微塑料含量越高,危害越大(4)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5)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扔塑料制品、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解析】【解答】(1)从题意和实验变量来看,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实验中甲组(没有微塑料A)起对照作用,因此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由实验结果(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增长值)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乙组和丙组对比,变量是饲料中所含微塑料A的浓度,微塑料浓度越高,对小鼠机体影响越大。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微塑料A会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且含量越高影响就越显著,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越差。(4)实验过程中每组选用20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小鼠的原因是: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可行的措施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n【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2)“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