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50 KB
  • 2023-11-15 02:54:07 发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二 非选择题题型专项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项训练专项二 非选择题题型专项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专训 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23见习题456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 题型1文字型材料题试题特征:材料解析题是常规题型,此类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或综合应用能力,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一般如下:一读:读题是解题的基础,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避免了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了时间。另外,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二想:读题之后,就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这是答题的关键点。 三答:“问什么回答什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一定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语言要精练、表达要准确。 典例1材料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范围、内容、兼容等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思路点拨】依据材料中信息“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可知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泛;由“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内容丰富;由“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可知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 【答案】范围广泛,与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文化。(概括材料的内容也可) 强化训练1.材料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打破市坊界限;市场规模大;商品种类多;交易量可观;注重市场管理。(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依据材料,归纳杭州商业繁荣的表现。 2.材料北宋尽收中央与地方之权于一身,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都实行相互限制的约束机制。在中央,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四权都直属于皇帝,宰相仅仅是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而已。在地方上,通过剥夺藩镇的兵权、将财政权收归中央等措施,实现“强干弱枝”。——摘编自史绍良、吴红松《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探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削弱藩镇权力;设转运使,把财政权收归中央等。 题型2材料型论述题试题特征:一般要求根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史论结合,论证观点。解题方法:第一步,亮明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第二步,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第三步,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典例2材料一般认为文帝被其次子炀帝所弑(杀),但此事并不确切。此外,说炀帝是史上罕见的暴君也言过其实,与北朝齐和南朝齐的诸君主相比,他并不昏庸。只是他喜爱奢侈,频兴土木,导致民力疲敝,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但考虑到其中有开凿大运河,也不能一味非难他;大运河北起海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 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摘自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宫崎市定《中国史》根据材料提炼一个关于大运河或者隋炀帝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的“说炀帝是史上罕见的暴君也言过其实,与北朝齐和南朝齐的诸君主相比,他并不昏庸”提炼出观点——隋炀帝并不昏庸,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根据材料中的“大运河北起海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提炼出观点——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答案】观点一:隋炀帝并不昏庸。论述:他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后世影响深远。观点二: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论述:大运河北起海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3.材料据说两千多年前,借助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地区就有与月饼极似的圆形面饼,如今已经成为和田百姓桌上的寻常食物。而且,随着时光流转,新疆月饼也在不断花样翻新。比如“切糕月饼”,既有切糕的干脆,又有月饼的香甜……诚如人类学家张光直所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饮食文化的交融是一面透镜,透射出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强化训练 相互欣赏,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孔方斌《人民日报民族交融好味道》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交融的结果。(民族交融是民族交往的主流)论述: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公主进藏、金城公主进藏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原人民在衣食住行上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吃胡食,穿胡服。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4.材料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重心形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重心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国防形势的演变,必然也将寻找更适宜的发展区域,以扩大经济重心的范围乃至迁移。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大致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旅程,最终在东南地区,结聚成一个新的经济重心,并取代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事件。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转移到南方。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题型3图表型材料题试题特征:以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历史文物、漫画、宣传画等为依托或配有一定的文字,进而设置相关问题。 解题方法:一看+二结+三通=四作答。看:看问题、与图表相关的文字注释和图表的表面信息,获取直接信息。结:把所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的基本史实相结合,揭示图表中的暗含(本质)信息。通:探究多个图表之间的联系,并提炼深层信息。答:根据问题选择所需信息作答。 典例3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答案】三省六部制。【思路点拨】结合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判断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2)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答案】行省制度。【思路点拨】结合忽必烈在地方设置的机构回答。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3)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答案】A:废丞相,权分六部B:军机处【思路点拨】结合明太祖和雍正在强化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回答。朝代措施作用明朝(明太祖)A加强了皇权清朝(雍正帝)B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答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思路点拨】依据前几问概括回答。 强化训练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示意图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三个朝代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与图一、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有何变化?图一:唐朝 图二:元朝 图三:明朝。 废除了丞相制度。 材料二清朝前期主要中央机构的对比名称时期组成人员职责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满洲贵族讨论决定一切军国大事南书房康熙时期才品兼优之人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军机处雍正时期亲信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2)据材料二,说说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作用。使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我国古代的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有何认识?每个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都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基本意思即可) 6.【2020·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针应用的影响。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科技发明统计表(部分)——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2)根据材料二,分析1500年前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变化:在1500年之前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之后逐渐落后于世界。原因:明清统治者实行严格的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科技的进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跟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失去了学习别人提高自己的良好机会。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社会的制度、政策等对科技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