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0 KB
  • 2023-11-15 05:24:02 发布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29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选用碳素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考生必须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其余试题用碳素笔或钢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交监考教师方可离开教室。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本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频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译∶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世代为官)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的原因是A.科举制的创立B.九品中正制的推行C.郡县制的实行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3.《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没有实权B.穷兵赎武C.虚心纳谏D.以民为本4.对武则天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她“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后者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创立殿试制度B.完善三省六部制C.主张勤俭节约D.使社会继续发展5.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此大都市是A.长安B.洛阳C.杭州D.开封6.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赢得亚洲杯冠军。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就有女子蹴鞠形象,当时的女子蹴鞠多属于娱乐性表演,直至唐代女子蹴翰具有竞技性,且蔚然成风。唐代女子蹴鞠蔚然成风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蹴鞠运动B.经济繁荣促进体育发展C.社会风气的包容开放D.儒家思想受到巨大冲击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诗坛名家辈出。郭沫若曾这样赞誉某位诗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这位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n8.“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记述了唐玄宗出逃长安的情形。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黄巢起义B.李自成起义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9.赵匡胤(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A.杜绝了官员贪腐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10.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科举完善促进文化发展C.边境地区的战事频繁D.机构重叠导致财政困难11.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12.下图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土地兼并,民不聊生B.政权并立,战和交错C.文化繁荣,社会发展D.社会和谐,国家统一13.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词中所说的“胡虏”“匈奴”应该都是指当时的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鲜卑族14.据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底部落款“景德年制”。由于瓷器精美,影响很大,时人皆赞称为“景德瓷”,而昌南的称呼逐渐被忘记了。据此推测,“昌南”是今天的A.开封B.南昌C.杭州D.景德镇15.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代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代大都16.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司制D.行省制17.宋元时期,词得到很大发展,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才华横溢的词人、剧作家层出不穷。其中下列人物属于杂剧作家的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18.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舁,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19.《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A.尊孔崇儒,八股取士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nC.强化专制,设军机处D.设置东厂,监视官民20.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等地,他率部队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是A.寇准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21.中医是中国的国粹,2020年新冠疫情肆掠全球,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有效药方源于李时珍的明代药物学著作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22.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说明人们欢迎和拥护“闯王”,主要是因为他A.提出“均田免赋”B.推翻了明朝统治C.阻止清军入关D.建立了新的政权23.晋商主要贩买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以上着重介绍了明清时期的A.城镇集市B.商帮活动C.草市模式D.手工业发展24.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A.设立南书房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立军机处D.设立中书省25.下图是晚清画师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副名伶剧妆写真画。此图反映的中国传统“国粹”艺术是A.元曲B.徽剧C.昆曲D.京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1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动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并推广了新式生产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片所示的两个“新式生产工具”的名称。(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鼎盛时期”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1分)材料二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在福建路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n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南方农业经济进步的原因及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5分)材料三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的原产地。(1分)结合文本材料和《清朝前期人口统计简表》分析,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普遍推广种植与清朝人口发展有什么关系(1分)材料四“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摘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2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在统一后,利用旧有渠道和天然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形成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贾通南北的大运河。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后,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运河,改道咸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中国古代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其时空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历史变迁。——摘编自毛锋等《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1)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通的?(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对大运河进行n改道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1分)材料二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年-1644年),统治者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同时,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2)根据《明朝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长城修建的目的。(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3分)材料三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摘编自《故宫百科知识》(3)根据材料三,概括故宫的建筑布局所蕴含的政治理念。(2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伟大工程的看法。(2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外交非常活跃”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里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对外交往事件。(2分)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被辽、金、西夏等所阻,对外交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对外贸易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及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n——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交往和对外交通两个角度简述其历史意义。(2分)材料四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梁廷楠《粤海关志》(4)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1分)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同年,唐太宗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摘编自刘玉峰《盛世的历史密钥施政包容性》(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阎立本的《步辇图》所反映的唐蕃和亲的史实。(1分)材料二元朝大统一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改变了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除此之外,迁到中国的阿拉伯、波斯等各国人,经过长时期在内地与其他各族人民杂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渗透,逐渐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足以证明我国民族调整、融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历史(下)》(2)材料二中“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1分)结合所学并根据《元朝疆域形势图》指出元朝在A处和B处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地区(2分)材料三大事年表(部分)n——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选择上述大事年表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6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CDACBDBAA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DDBBCC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1分,共50分)26.(12分)(1)名称:曲辕犁和筒车;(2分)局面:开元盛世。(1分)(2)原因: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北方移民迁入南方;政府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3分)影响: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3)原产地:美洲;(1分)关系: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普遍推广种植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1分,回答“湖广熟,天下足”不给分)(4)关系: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意思相近即可,2分)27.(12分)(1)皇帝:隋炀帝;(1分)原因:元朝政治中心在大都(北京);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一个1点,2分)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分)(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或者防御鞑靼瓦剌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1分)原因: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一点一分,共3分)(3)政治理念:体现出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特点。(一点一分,2分)(4)看法: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工程规模宏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凝结;是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代表。(意思相近即可,一点一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28.(15分)(1)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一点一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事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2分)(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只写海上丝绸之路的给一分,n2分)机构:市舶司。(1分)(3)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或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一点一分,答出2点即可,2分)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一点一分,2分)(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分)原因: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侵扰;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意思相近即可,一点一分,共2分)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意思相近即可,1分)29.(11分)(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1分)(2)民族:回族;(1分)机构: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2分)(3)评分标准:史实选择数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给2分,史实之间具有关联性(如:区域、民族、方式、反侵略等)2分,说明的过程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分。答案示例1: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都通过平定叛乱的方式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从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示例2: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驻藏大臣。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从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示例3: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巩固东北边防,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