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MB
  • 2023-11-15 03:00:07 发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一 选择题题型专项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项训练专项一选择题题型专项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专训 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23ACA4D567BBC8A910DC11121314DCCD 题型1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试题特征:一般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文字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或可判断的历史事件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和全面理解。题目会根据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解题方法:理解题干材料,判断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结论,明确材料只是试题的依托。一般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1)读:通过阅读题干,提取关键信息,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联:根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典例1《旧唐书•李密传》这样描述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此材料表明()A.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频繁B.三国时期战乱不断C.隋朝末年自然灾害严重D.隋朝末年民不聊生 【思路点拨】(1)读:提取关键信息“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2)联:联系课本知识,隋炀帝时期,统治残暴,导致百姓生活困苦。(3)析:分析选项,符合题意的是D。【答案】D 强化训练1.《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A.海上贸易繁荣B.外国使节增多C.造船技术发达D.文化生活丰富 【点拨】(1)读:提取关键信息“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2)联:联系课本知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繁荣。(3)析: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均未涉及。【答案】A 2.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军机处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A 题型2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 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典例2下表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年代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 A.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D.曲辕犁、筒车开始使用 【思路点拨】问题问的是“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可知,问的是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分析四个选项,A是清朝前期统治者推行的政策;B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是清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D发生在唐朝时期。据此排除B、D。再分析A、C,大量荒地的开垦有助于耕地面积的增加,A正确;高产作物的种植有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与耕地面积的增加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C。【答案】A 3.宋朝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但南方变化的幅度小于北方,而且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材料反映了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强化训练 A.北方人口的南迁B.先进技术的推广C.良好的生态环境D.政府政策的支持 【点拨】材料反映了宋朝时期南方气候环境优越,这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A、B、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选C。【答案】C 4.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答卷的格式必须是“八股文”。这一举措()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禁锢思想并阻碍科技的进步D 题型3对比归纳型选择题试题特征:素材有文字类和图片类两种,对比的范畴有具体内容及呈现的变化两类。考查角度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方法:(1)明确考查点,联系教材知识点。(2)明确设问角度。看问的是不同点还是相同点。对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答案。 典例3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归纳比较学习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下列选项不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辽、西夏都与大宋结为兄弟之国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思路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指澶渊之盟,宋夏议和指订立宋夏和约,澶渊之盟和宋夏和约中宋朝都要向对方交纳岁币。通过议和,结束了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但北宋和辽结为兄弟之国,西夏向北宋称臣。故选C。【答案】C 强化训练5.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元朝() A.发达的中外交通B.繁荣的商业贸易C.便捷的通信联络D.严密的社会控制 【点拨】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都与通信联络有关,且通信范围均为国内。分析选项,符合题意的是C。【答案】C 6.李明同学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主题,归纳了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①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③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点拨】八股取士与文字狱都属于思想统治的措施,因此,它们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终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两个措施都没有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故选B。【答案】B 题型4分析评价型选择题试题特征: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的是”。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人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解题方法:(1)按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一分为二、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2)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典例4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统治台湾的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的请求。对以上材料中康熙帝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挫败了外来势力的入侵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削弱了明朝的抗清势力D.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中“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的请求”可知,康熙帝不承认台湾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康熙帝的做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选B。【答案】B 强化训练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点拨】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州之战,北宋政府取得了胜利,但还是与辽缔结了澶渊之盟。②不符合题意。【答案】B 8.“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材料评价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抗击倭寇政策A 题型5图片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试题信息提供的方式主要是图片,同时带有一部分辅助性文字。从该类选择题的构成看,图片有的属于试题的题干,有的属于试题的选项;从图片反映的内容看,有地图、图画、照片等几种形式。 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理解图片的历史内涵,最大限度地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审注,注释的内容对图片起补充或解释的作用,对理解图片及选择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特别注意设问角度的切入和作答要求,从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第二步:比。对历史图片中的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步:联。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注意图片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弄清楚是纯粹根据图片答题,还是要结合教材来分析作答。 典例5下面关于宋代的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A.农业发达B.商业繁荣C.交通便利D.手工业兴盛 【思路点拨】结合图片下面的文字信息“瓷器”“海船”“刺绣”分析,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手工业成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手工业兴盛。故选D。【答案】D 强化训练9.下图机构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置。下列关于该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机构是郑成功当政时设置B.该机构当时隶属浙江省管辖C.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D.巩固了祖国的西南边疆防守C 10.关于下列明朝科技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广泛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成果B.都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都对手工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D.都对传统经验与技术进行了总结D 题型6组合型选择题试题特征:组合型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准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解题方法: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1)选基法,首先确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列举项为基点,然后分析其他列举项,选出答案。(2)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包含的数字列竖式,选项中都有的可确定,故可先进行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判断。 典例6重文轻武是宋朝的重要政策。下列史实中,可以说明宋朝“重文轻武”的是()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②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③中央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④文臣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思路点拨】本题可用选基法解答。②不是“重文轻武”的表现,排除②,选C。【答案】C 强化训练11.《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从上述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①元朝有发达的中外交通②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③元朝在各地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④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世界各地 【答案】C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①岳飞抗金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文天祥抗元④雅克萨之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点拨】首先明确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抗击外来侵略,然后分析选项中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故选D。【答案】D 题型7程度型(最佳型)选择题试题特征:程度型(最佳型)选择题选项与题干有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中往往有条件限定词,如:“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词。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找出最佳答案。 典例7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减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中国政局动荡D.航海事业衰落 【思路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中外交往日渐减少。由此可见,明清以后,导致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减少的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符合题意的是A。【答案】A 13.北宋初年崇尚节俭,政府对官员的服饰有严格规定;而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丝织技术的提高B.统治者的腐化堕落C.宋朝经济的繁荣D.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强化训练C 14.“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书省与行省分工明确,互不统辖B.中央和地方所设官职的名称和级别是一样的C.中书省治理朝廷内部,行省治理朝廷外部D.中书省和行省分工协作,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