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0 KB
  • 2023-11-15 08:36:07 发布

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题1分,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1分)如果把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居民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1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纹样中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之相通的是(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3.(1分)(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4.(1分)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两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5.(1分)“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轻赋省刑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D.任用贤良6.(1分)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写到:“贫苦子弟,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n因此之故,无分冬夏,几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表明(  )①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影响持肯定态度②科举制度是出身低微的人走入仕途的机会③富贵人家的子女也热衷考科举,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④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1分)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8.(1分)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9.(1分)美国学者玛丽K赖特夫人评价洋务运动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是企图重新建立“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对言论中“立足点”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C.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D.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全面破产10.(1分)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中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继续革命B.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C.日本提出“二十一条”n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11.(1分)如图是1938年漫画家钟灵的作品《逃不出手掌》。作者主要想表达(  )A.对侵华日军的仇恨B.对抗战必胜的信念C.对国共合作的期待D.对抗战胜利的庆祝12.(1分)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13.(1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名医时总结出以下内容,该同学学习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屠呦呦14.(1分)“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n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B.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15.(1分)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A.新的工业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C.世界由封闭转向互相联系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16.(1分)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历史解释的是(  )A.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倡导人文主义B.启蒙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C.法国南方的阳光、麦田、向日葵给了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灵感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17.(1分)英国史学家威廉•G比斯利认为:“对于日本来说,明治维新的重要性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作者认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的残余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增添了浓厚军国主义色彩D.实现了工业的近代化18.(1分)“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泰州,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材料中的交通工具发明于(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19.(1分)“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n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雅尔塔会议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波茨坦会议20.(1分)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向人们展示出一个沉浸式的、连接的共享虚拟世界。用户能够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互动、协作和创造。随着5G、VR、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看到这种科幻“未来”到来的可能。以上技术反映了(  )A.新材料技术的应用B.生物技术的突破C.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航天技术的进步二、材料问答题(本项共3小题,其中,21题9分,22题11分,23题10分,共30分。)2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一次强有力的社会变革,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而且形成了新社会。封建社会的陋习被废除:剪辫易服,废缠足,举行新式婚礼,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更新的表现。因此,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摘编自张一诺《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看改良与革命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材料三1954年9月20日下午,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摘编自殷洪、王逸吟《17个“第一次”告诉你人大制度如何走来》(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并概括其“政治建制”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五四宪法’n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22.(11分)中共二十大将于2022年秋天在北京召开,回顾党的历史,一些重要会议带领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不断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材料二一如往昔的陈设,令人仿佛回到了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春日,回到了七百多人济济一堂、商讨国家前途命运的会场﹣﹣彼时此地,连开50天,为中国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光明的中国。材料三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材料四1978年年底,中央在京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开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为什么说它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2)材料二中“商讨国家前途命运”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材料三的会议指的是哪一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材料四中“工作重心大转移”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次会议为什么使“中国进入新时期”?(5)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二十大建言献策,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3.(10分)世界形势风云交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材料二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同年,马歇尔指出美国要援助经济困难的欧洲。材料三乌n克兰与俄罗斯源渊很深,虽然几百年前有过历史过结,但不像波兰与俄罗斯那样仇恨,但乌克兰却在西方挑拨下,走上亲西仇俄的道路。……乌克兰没能抵挡住西方的诱惑和挑拨,认为傍上美国就能安全,如今乌克兰四分五裂了,美国帮什么忙了,除非美国想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但美国目前还没有这个战略,因为美国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能因为乌克兰就被拉下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本来“一手好牌”,为何后来“打烂”了?》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1)材料一中“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的会议是什么?“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又是什么?(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在欧洲扩张的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乌克兰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乌克兰在外交上有何特点?(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湖流”?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n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题1分,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1分)如果把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居民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居民都属于史前时期的史实,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这个主题应该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北京人不会农耕生活,排除A;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C;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纹样中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之相通的是(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儒墨道法学派的思想观点。【解答】根据“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n3.(1分)(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解题关键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内容,知道是颁布推恩令的措施。【解答】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后来又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判断内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内容,然后谈及颁布推恩令的目的。4.(1分)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两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域的地位与作用。两汉时期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解答】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充分说明了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5.(1分)“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A.轻赋省刑B.开明的民族政策nC.广开言路D.任用贤良【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根据题干”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民族歧视政策,实行包容开放平等的民族政策,故被拥为”天可汗“,B项正确。ACD均与民族政策无关,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掌握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影响进行分析解答。6.(1分)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写到:“贫苦子弟,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无分冬夏,几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表明(  )①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影响持肯定态度②科举制度是出身低微的人走入仕途的机会③富贵人家的子女也热衷考科举,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④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科举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认知,从总体上看,材料主旨体现出作者对科举制持肯定态度,①正确;根据“贫苦子弟,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可知②正确;根据“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强调的是富贵人家的子女通过科举可以得到荣誉(即进入仕途),而并非获得更多的财富,可知③解读不准确;根据“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可知④正确。综上,排除含有③的BCD三项。故选:A。【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7.(1分)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n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解答】根据“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可知,其作用主要是监督制约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财政,排除B。从材料看,并不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中书门下是中央官员,不是通判牵制的对象,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8.(1分)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经济发展。题干关键信息“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解答】题干关键信息“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说明当时农业耕作有了新气象,如施肥、深耕,间作,使得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因而在他看来,“诀窍”是中国农业精耕细作,B符合题意。题干只是说明农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新气象,与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清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9.(1分)美国学者玛丽K赖特夫人评价洋务运动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是企图重新建立“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对言论中“立足点”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C.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nD.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全面破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解答】根据题干分析“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是企图重新建立‘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洋务运动的评价,而“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指的是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所以C符合题意。A、B、D均不是主观目的,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10.(1分)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中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继续革命B.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C.日本提出“二十一条”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分析】本题以孙中山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解答】辛亥革命后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统治更加黑暗。11.(1分)如图是1938年漫画家钟灵的作品《逃不出手掌》。作者主要想表达(  )nA.对侵华日军的仇恨B.对抗战必胜的信念C.对国共合作的期待D.对抗战胜利的庆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漫画形象地表明,日本侵略者虽然占领了我国领土,但陷于敌后抗日游击队的包围和反击战,暗喻日本侵略者必然最终失败,有助于在抗战初期鼓舞民众士气、增强必胜信心,故B项正确;ACD选项不符合漫画的寓意及其所体现的意义,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2.(1分)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解答】据题干“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故选:A。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13.(1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名医时总结出以下内容,该同学学习的是(  )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屠呦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题干某同学总结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学习的是屠呦呦,D符合题意。华佗和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的药物学家,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屠呦呦的相关史实。14.(1分)“伊斯兰教……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B.伊斯兰教以群众性运动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nC.伊斯兰教教义比佛教、基督教更易于接受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题干材料说明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同时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15.(1分)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A.新的工业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C.世界由封闭转向互相联系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分析】本题以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7至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大转折时期,封建主义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来临,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成为时代的潮流,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她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内容。16.(1分)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历史解释的是(  )A.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倡导人文主义B.启蒙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C.法国南方的阳光、麦田、向日葵给了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灵感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梵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倡导人文主义,A属于正确的历史解释,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排除B;“法国南方的阳光、麦田、向日葵给了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灵感”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观点,不是历史解释,排除C;林肯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并没有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17.(1分)英国史学家威廉•G比斯利认为:“对于日本来说,明治维新的重要性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作者认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的残余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增添了浓厚军国主义色彩D.实现了工业的近代化【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解答】英国史学家威廉•G比斯利认为:“对于日本来说,明治维新的重要性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作者认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n。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18.(1分)“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泰州,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材料中的交通工具发明于(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是汽车、飞机。【解答】“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泰州,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描述的飞机在现代交通的作用。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蓝天的梦想。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9.(1分)“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雅尔塔会议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波茨坦会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等。符合题题干材料的表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雅尔塔会议。20.(1分)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向人们展示出一个沉浸式的、连接的共享虚拟世界。用户能够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互动、协作和创造。随着5G、VR、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看到这种科幻“未来”到来的可能。以上技术反映了(  )nA.新材料技术的应用B.生物技术的突破C.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航天技术的进步【分析】本题考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题干“元宇宙”、“一个沉浸式的、连接的共享虚拟世界”、“随着5G、VR、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因此这种科幻“未来”到来的可能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C项正确;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航天技术的进步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二、材料问答题(本项共3小题,其中,21题9分,22题11分,23题10分,共30分。)2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一次强有力的社会变革,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而且形成了新社会。封建社会的陋习被废除:剪辫易服,废缠足,举行新式婚礼,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更新的表现。因此,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摘编自张一诺《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看改良与革命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材料三1954年9月20日下午,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n﹣﹣摘编自殷洪、王逸吟《17个“第一次”告诉你人大制度如何走来》(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并概括其“政治建制”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特点、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及影响、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所给图示可知,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是皇帝。秦灭六国后,为了适应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一次强有力的社会变革,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而且形成了新社会”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在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根据材料“封建社会的陋习被废除;剪辫易服,废缠足,举行新式婚礼,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更新的表现”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是废除封建社会的陋习。(3)根据材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的理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秦朝时期实行的是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开始建立民主制度,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民主制度。据此可知,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故答案为:(1)皇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终结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废除封建社会的陋习。(3)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4)从专制走向民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特点、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具体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及影响、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等知识。n22.(11分)中共二十大将于2022年秋天在北京召开,回顾党的历史,一些重要会议带领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不断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材料二一如往昔的陈设,令人仿佛回到了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春日,回到了七百多人济济一堂、商讨国家前途命运的会场﹣﹣彼时此地,连开50天,为中国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光明的中国。材料三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材料四1978年年底,中央在京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开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为什么说它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2)材料二中“商讨国家前途命运”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材料三的会议指的是哪一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材料四中“工作重心大转移”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次会议为什么使“中国进入新时期”?(5)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二十大建言献策,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而说它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2)材料二中“商讨国家前途命运”指的是中共七大,中共七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3)材料三的会议指的是中共八大,这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n(4)材料四中“工作重心大转移”是指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因而说这次会议使“中国进入新时期”。(5)结合上述材料可知,经济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等;我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注重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开放等。故答案为:(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3)中共八大;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5)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等;注重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开放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史实。23.(10分)世界形势风云交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材料二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同年,马歇尔指出美国要援助经济困难的欧洲。材料三乌克兰与俄罗斯源渊很深,虽然几百年前有过历史过结,但不像波兰与俄罗斯那样仇恨,但乌克兰却在西方挑拨下,走上亲西仇俄的道路。……乌克兰没能抵挡住西方的诱惑和挑拨,认为傍上美国就能安全,如今乌克兰四分五裂了,美国帮什么忙了,除非美国想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但美国目前还没有这个战略,因为美国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能因为乌克兰就被拉下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本来“一手好牌”,为何后来“打烂”了?》n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1)材料一中“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的会议是什么?“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又是什么?(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在欧洲扩张的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乌克兰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乌克兰在外交上有何特点?(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湖流”?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需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分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材料一中“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的会议是巴黎和会。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是《九国公约》。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美国在欧洲扩张的具体表现有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3)据材料三“乌克兰与俄罗斯源渊很深,虽然几百年前有过历史过结,但不像波兰与俄罗斯那样仇恨,但乌克兰却在西方挑拨下,走上亲西仇俄的道路。……乌克兰没能抵挡住西方的诱惑和挑拨,认为傍上美国就能安全,如今乌克兰四分五裂了,美国帮什么忙了,除非美国想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但美国目前还没有这个战略,因为美国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能因为乌克兰就被拉下水”n可知,乌克兰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是经受不住诱惑与挑拨,过于依赖大国,误入歧途;实际上反映出乌克兰在外交上的特点是不够独立自主,定位不准确,立场不坚定。(4)根据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可知,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因而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湖流”;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认为需要遵循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基本原则。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九国公约》(2)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3)经受不住诱惑与挑拨,过于依赖大国,误入歧途;不够独立自主,定位不准确,立场不坚定。(4)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政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814:32:08;用户:山东省北镇中学;邮箱:bzzx001@xyh.com;学号:4483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