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50 KB
  • 2023-11-15 09:06:02 发布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1分)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A.定居生活B.学会用火C.饲养家畜D.种植粮食2.(1分)《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3.(1分)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1分)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独尊儒术D.北魏孝文帝改革5.(1分)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要是因为(  )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6.(1分)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7.(1分)下列四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n④出现民族融合的大趋势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1分)有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大运河“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下列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B.四段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都江堰C.隋文帝在位时期开始修建D.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9.(1分)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0.(1分)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以民为本”的思想无论在当代还是在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11.(1分)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唐宋变革期”。在唐宋时期,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观点的是(  )A.科举制正式确立B.曲辕犁的发明C.景德镇成为瓷都D.元曲空前发达12.(1分)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  )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n13.(1分)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他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国对太平洋国家了解B.开辟“丝绸之路”海上航线C.大力宣传中国儒家仁义伦理D.皇帝“施恩于海外”的政治秀14.(1分)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戚继光抗倭B.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C.推行文字狱D.设“广州十三行”15.(1分)“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此观点与下列哪一条约最相符合(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北京条约》16.(1分)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7.(1分)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引进了西方科技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C.形成了三民主义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18.(1分)“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D.《辛丑条约》的影响19.(1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n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D.全面内战爆发20.(1分)“这次行动如能顺利渡过黄河,将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上述军事密电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21.(1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2.(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23.(1分)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说明(  )A.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B.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百年梦想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D.我国人民摆脱了穷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4.(1分)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n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5.(1分)如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经济体制改革D.人民公社化运动26.(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27.(1分)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间3月18日,杨洁箎、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1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面对来自美苏两方面的威胁,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毛泽东在同周恩来等人的谈话中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边作战。基于上述情况,我国(  )A.改善了与美国外交关系n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努力重返联合国的舞台D.开始改革开放提升国力29.(1分)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30.(1分)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31.(1分)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32.(1分)2019年3月29日,英国议会第三次否决了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追溯历史,英国议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是依据(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1787年联邦宪法》D.《人权宣言》33.(1分)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  )A.法国大革命B.1861年改革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34.(1分)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n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35.(1分)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A.新经济政策B.国家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36.(1分)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与“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  )A.整顿金融体系B.推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7.(1分)这一事件不仅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也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这一事件”指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成功38.(1分)如图是西欧、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图。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推动了西欧经济的繁荣B.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C.美国出现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D.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39.(1分)“n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其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D.欧共体成立40.(1分)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维护世界和平B.社会制度的差异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D.全面冷战的开始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41.(9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组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材料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在是关系到整个中华大地再次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是因为文明的内容与程度的相对接近才是国家统一昌盛的真正基础。﹣﹣李凭、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材料三: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更多地表现在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其实,如何处理边疆民族问题。﹣﹣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乾隆时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四:“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一国两制”这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此理解。n42.(11分)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哪部法律?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后世的共同影响。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2)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材料三: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3)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材料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n43.(10分)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统编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1)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体制?哪一文献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2)材料一中的“黑奴”是通过哪一罪恶的事件来到美洲的?美国通过一场战争解放了这些“黑奴”,请问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3)在材料二图1和图2反映的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材料三: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合作者们”是因什么“共同的危险”开始合作的?欧洲冷战对持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四: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封杀”华为的做法,其实是与国际法背道而驰的。——中新网5月17日电(5)材料四中美国的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什么宗旨背道而驰?n(6)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44.(10分)大国崛起,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独立精神而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吗?”森有礼回答:毫无可耻之处,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其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摘编自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饰材料二:大国之迷,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舍旧服而仿欧俗”属于这一变革的什么内容?“只要发现其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日本历史上哪一事件也体现了这一观念?(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了什么政策?哪一年实施的?(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大国崛起”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观点明确,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富有历史特色,不少于200字。n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1分)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A.定居生活B.学会用火C.饲养家畜D.种植粮食【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解答】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分)《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故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分封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1分)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n【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与道家思想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解答】根据题干: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道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A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儒家是创始人孔子,B排除;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墨家是创始人墨子,C排除;D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与老子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与道家思想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1分)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独尊儒术D.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知道“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商鞅变法。【解答】据题干“……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商鞅变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1分)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要是因为(  )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郡县制的设置以及历史意义。n【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地方有很强的自主性,而郡县制下中央的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避免重蹈国家分裂的覆辙,选项C正确;实行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巩固疆域,而不是拓展疆域,选项A排除;发展经济不是实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选项B排除;郡县长官不世袭,实行郡县制主要不是为了奖励功臣,选项D排除。故选:C。【点评】重点掌握秦朝郡县制的设置以及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6.(1分)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重点掌握汉武帝的推恩令。【解答】题干“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A符合题意;实行盐铁专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B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方面的措施,C排除;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西域的管理,D排除。故选:A。【点评】重点掌握汉武帝的推恩令,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7.(1分)下列四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④出现民族融合的大趋势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n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相关知识点。【解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也是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逐渐衰落时期,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相关史实。8.(1分)有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大运河“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下列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B.四段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都江堰C.隋文帝在位时期开始修建D.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注意对大运河评价的理解。【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选项D,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9.(1分)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分析】本题考查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解答】从题目看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发生在唐朝,而隋唐时期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了社会的繁荣;“唐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体现了社会的开放。n故选:A。【点评】掌握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10.(1分)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以民为本”的思想无论在当代还是在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为君之道是以民为本,他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发展生产的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故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体现这一思想堪称典范的是唐太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贞观之治。11.(1分)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唐宋变革期”。在唐宋时期,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观点的是(  )A.科举制正式确立B.曲辕犁的发明C.景德镇成为瓷都D.元曲空前发达【分析】本题考查曲辕犁,知道唐朝农民发明曲辕犁,促进了农业发展。【解答】唐朝农民发明曲辕犁,促进了农业发展。ACD都不是唐朝出现的,科举制正式确立是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宋朝,元曲空前发达是元朝。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曲辕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2.(1分)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  )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n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分析】本题以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为切入点,考查元朝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元代建立了行省制度,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同时它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相关史实。13.(1分)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他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国对太平洋国家了解B.开辟“丝绸之路”海上航线C.大力宣传中国儒家仁义伦理D.皇帝“施恩于海外”的政治秀【分析】本题以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黑格尔认为远洋航行是暴行和利益,“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批评了郑和下西洋不计利益的做法。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皇帝“施恩于海外”,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4.(1分)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戚继光抗倭B.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C.推行文字狱D.设“广州十三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n【解答】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清朝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B符合题意。A戚继光抗倭是明朝抗击外国侵略的事件,不符合题意;C推行文字狱是清朝在思想加强控制的措施,D设“广州十三行”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CD均不能使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15.(1分)“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此观点与下列哪一条约最相符合(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北京条约》【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理解。【解答】根据材料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英法美俄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自由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点评】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1分)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分析】本题以一位n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为切入点,考查义和团运动。【解答】由题干时间“1900年、天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7.(1分)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引进了西方科技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C.形成了三民主义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本题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导致了清朝皇帝退位,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三民主义”的任务。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8.(1分)“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D.《辛丑条约》的影响【分析】本题以“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解答】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的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因此“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歌谣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故选:B。【点评】本题以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n19.(1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D.全面内战爆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知识点。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解答】由材料《红星照耀中国》“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可知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选:B。【点评】识记西安事变的史实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20.(1分)“这次行动如能顺利渡过黄河,将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上述军事密电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解答】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渡江战役是三大战役后,排除D。n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及意义。21.(1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分析】本题考查了渡江战役。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从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至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解答】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渡江战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22.(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应理解记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解答】由习主席的讲话: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开始于新中国成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23.(1分)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说明(  )A.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B.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百年梦想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nD.我国人民摆脱了穷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1953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24.(1分)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析】题干里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准确识记能力。25.(1分)如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n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经济体制改革D.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据“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可知,乡镇企业数量自1978年以来迅速增加。此时期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D出现在1958年,选项B出现在1953﹣﹣1956年,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图片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26.(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大事件。n【解答】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是1949年。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是1978年。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是建党100周年时,即2020年。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是1958年。所以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大事件的时间或先后顺序。27.(1分)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间3月18日,杨洁箎、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解答】同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杨洁箎、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美国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我们充满自信,充满底气,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是正确的选项;A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习近平提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28.(1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面对来自美苏两方面的威胁,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毛泽东在同周恩来等人的谈话中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边作战。基于上述情况,我国(  )A.改善了与美国外交关系n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努力重返联合国的舞台D.开始改革开放提升国力【分析】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解答】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面对来自美苏两方面的威胁,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毛泽东在同周恩来等人的谈话中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边作战”结合所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可知,A改善了与美国外交关系,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以尼克松访华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9.(1分)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解答】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0.(1分)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n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解答】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题目给出的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就意味着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因为城市是有着一定特权的地区。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1.(1分)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分析】本题以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影响。32.(1分)2019年3月29日,英国议会第三次否决了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n协议。追溯历史,英国议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是依据(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1787年联邦宪法》D.《人权宣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1640年,英国议会与国王查理一世爆发冲突,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解答】1640年,英国议会与国王查理一世爆发冲突,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英国议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与影响。33.(1分)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  )A.法国大革命B.1861年改革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解答】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十月革命。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34.(1分)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n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被大国操纵。【解答】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被大国操纵,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操纵,华盛顿会议被美国操纵。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5.(1分)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A.新经济政策B.国家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6.(1分)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与“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  )A.整顿金融体系B.推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知道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的措施有相似之处。【解答】拜登提出的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可以扩大就业,缓解失业压力,这与“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的措施有相似之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n练掌握基础知识。37.(1分)这一事件不仅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也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这一事件”指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成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莫斯科保卫战。题干关键信息“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并结合所学,1941年10月,德军开始围攻莫斯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到1942年1月,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莫斯科保卫战以及影响。38.(1分)如图是西欧、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图。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推动了西欧经济的繁荣B.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C.美国出现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D.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图表可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20.8%上升到28.6%,这说明欧洲一体化推动了西欧经济的繁荣。欧盟成立是在1993年,美国出现“新经济”n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表述错误。故选:A。【点评】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39.(1分)“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其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D.欧共体成立【分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美国在二战后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解答】美国在二战后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达到了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所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马歇尔计划。故选:B。【点评】掌握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和影响。40.(1分)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维护世界和平B.社会制度的差异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D.全面冷战的开始【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解答】由材料“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即经济军事实力强大。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冷战的相关知识。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41.(9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组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n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材料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在是关系到整个中华大地再次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是因为文明的内容与程度的相对接近才是国家统一昌盛的真正基础。﹣﹣李凭、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材料三: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更多地表现在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其实,如何处理边疆民族问题。﹣﹣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乾隆时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四:“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一国两制”这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此理解。【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的表现、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清朝乾隆时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措施、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明确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这样符合人民的愿望。【解答】(1)根据材料“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组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的表现分别是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思想上汉武帝“罢数百家,独尊需术”,实现了思想上找大一统。(2)根据材料“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在是关系到整个中华大地再次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是因为文明的内容与程度的相对接近才是国家统一昌盛的真正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是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n(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时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措施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4)“一国两制”这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允许在一个国家内,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兼顾各方实际利益,易被接受;既体现国家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故答案为:(1)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思想:汉武帝“罢数百家,独尊需术”,实现了思想上找大一统。(2)意义: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措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任答两点即可以)(4)“一国两制”允许在一个国家内,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兼顾各方实际利益,易被接受;既体现国家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答出其中两点印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的表现、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清朝乾隆时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措施、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42.(11分)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哪部法律?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后世的共同影响。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n(2)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材料三: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3)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材料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分析】本题以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为主线,以四段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及对民主政治的认识。【解答】(1)据所学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迈出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据材料“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由材料二和所学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据材料“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n可知,英国政治制度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3)由材料三“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可知,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4)据材料四“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可知,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故答案为:(1)人物:伯里克利;法律:《十二铜表法》;影响: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文献:《权利法案》;意义: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新: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答出其中污点即可)(4)认识: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及对民主政治的认识。43.(10分)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n——统编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1)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体制?哪一文献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2)材料一中的“黑奴”是通过哪一罪恶的事件来到美洲的?美国通过一场战争解放了这些“黑奴”,请问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3)在材料二图1和图2反映的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请写出这一秩序的名称。材料三: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合作者们”是因什么“共同的危险”开始合作的?欧洲冷战对持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四: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封杀”华为的做法,其实是与国际法背道而驰的。——中新网5月17日电(5)材料四中美国的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什么宗旨背道而驰?(6)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的影响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要求学生结合“三角贸易”的影响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生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征来分析。n(4)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要求学生结合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的背景来分析。(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英国:根据所学可知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美国:根据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2)事件:根据材料一“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与贩来的黑奴”结合所学可知“黑奴”被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贩运到美洲;影响:1861—1965年的美国内战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作了条件进行回答。(3)根据图5“签署《凡尔赛条约》”、图6“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列强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共同危险”:根据材料三“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结合所学可知“共同的危险”指的是法西斯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标志: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年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5)根据材料四“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可知美国对华为打压,违反了世界贸易的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宗旨。(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构建健康的新型国际关系可从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间经济交流,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等方面进行回答。故答案为:(1)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2)三角贸易;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作了条件。(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法西斯势力;德国的分裂。(5)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n(6)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间经济交流,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等内容。44.(10分)大国崛起,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独立精神而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吗?”森有礼回答:毫无可耻之处,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其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摘编自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饰材料二:大国之迷,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舍旧服而仿欧俗”属于这一变革的什么内容?“只要发现其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日本历史上哪一事件也体现了这一观念?(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了什么政策?哪一年实施的?(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大国崛起”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观点明确,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富有历史特色,不少于200字。【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发展历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及影响,重点掌握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富强起来,“脱亚入欧“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舍旧服而仿欧俗”属于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日本古代历史上大化改新也体现了这一观念。(2)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用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n(3)以明治维新为例,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面对列强的侵略,日本迅速警觉到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差距。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把学习西方与保留日本传统结合起来,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由此可见,大国崛起往往是抓住机遇,切切实实地学习先进,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自身实力的飞跃。故答案为:(1)“文明开化”;大化改新。(2)新经济政策;1921年。(3)题目: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崛起。论述:150年前的日本,也曾和晚期的清一样,受到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然而,日本却没有落得清朝一样丧权辱国的亡国地步,而是借此成为自己弃旧图新的机遇。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看到闭关锁国只能使自己国家停滞不前时,在面对西方列强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时,他们没有像清朝一样抵制,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要求。随着与西方贸易和文化的往来,日本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明治维新时代,在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高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在回国后,便迫不及待的效仿到自己国家身上。日本将多民族的特色集于一身,荷兰的经济体制,德国的发展模式,法国的手工业,英国的军事由各国元素组成的日本,看似混乱,实则和谐强盛。这种洋葱头文化,使外来文化影响和日本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等知识。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814:31:02;用户:山东省北镇中学;邮箱:bzzx001@xyh.com;学号:44838527